

關鍵詞:心理咨詢;考試焦慮;合理情緒療法
考試焦慮是指由考試引起的,在考生中常見的一種以擔心、緊張或憂慮為特點的復雜而延續的情緒狀態。具體表現為一些學生在面臨考試時因擔心考試失敗或渴望得到一個符合期望的較高得分而出現的緊張、不安、憂慮、期望、心痛、出汗等身心變化和狀態??荚嚱箲]與學習效果之間存在一個“倒u型”的關系:程度適宜的焦慮對學習和考試都是有利的;程度過低或過高的焦慮,都會使學習效果受到抑制甚至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
考試焦慮在中學階段的學生身上是比較常見的。下面這個案例就是本人在某中學心理咨詢室遇到的一個典型的考試焦慮的案例。該案例中的這名高中女生由于個性特點、錯誤信念、學校和家庭的壓力而導致了過度的考試焦慮,影響了現階段學習并可能對即將到來的高考產生不利影響。咨詢師通過合理情緒療法,最后使其重新建立自信,基本消除了她的過度考試焦慮癥狀。
一、個人資料
鈺雯(化名),女,17歲,某中學高中三年級學生。今年二月份的一次高考模擬考試成績很不理想,在班級排名第十八名。之后每次考試前都會出現緊張、不安、失眠等癥狀,上課時注意力不能集中,成績下滑明顯。經班主任推薦,自己主動前來咨詢。
二、個人成長史
出生于商人家庭,獨生女,足月順產,母親身體健康,孕、產及哺乳期未服用特殊藥物。10個月會說話,1歲多會走路,4歲上幼兒園,自小聰穎,深得家中長輩和學校老師喜歡。上學后學習成績一直不錯,嚴格遵守學校各項紀律,積極參加學校各項活動,處處嚴格要求自己,從來沒有被老師批評過。12歲來月經,現已周期穩定。身體健康,未患過重大疾病。三年前從農村初中考入縣城高中,因離家較遠而住校。高中學習階段學習非??炭?,但成績提升緩慢,在班級中的排名也在徘徊十名左右。班主任及任課老師均認為她是一個可以在高考中“保二爭一”(保證二本,爭取一本)的學生,因而給予較多關注。
父母均是小學文化,幼年都曾因階級成分問題受到歧視,晚婚?;楹蠖藳Q定棄農從商,生意發展得不錯,但常自苦于文化程度不高。他們從小就教育求助者一定要努力學習,拼搏奮斗,爭取考上一個好的大學。
三、主訴和個人陳述
(一)主訴
考前焦慮不安,失眠,上課注意力不能集中,考試時心慌冒汗,考試成績下滑明顯。
(二)個人陳訴
我從小學習成績一直很好,對自己要求很嚴格。父母對我的期望值也很高,他們都希望我能考入重點大學,成為我們這個家族第一個重點大學的大學生,為他們爭光??既肟h城的高中后,老師很重視我,跟我說如果我努力的話,就有可能考上重點大學。上高三了,班主任經常跟我說,學習一定要刻苦,不能懈怠,爭取成績再上一個臺階,就能夠考上重點大學。我覺得學習壓力很大,我知道要想穩一點進入重要大學,就一定要升入全班前五名,我必須保證在每次考試都能進前五名。我學習很刻苦,每天學到很晚,但不管我怎么努力,成績也只能在全班十名左右徘徊。每次考試前我都很緊張。第一次高考模擬考試我緊張得特別厲害。那幾天我白天心慌慌的,沒法兒集中精神,晚上老是失眠。上了考場就一直冒汗,手都忍不住的發抖。那次考試我糟透了,全班僅排第十八名。上次考試更差(第二次模擬考試),全班才排二十六名。照這樣下去,我不僅考重點大學沒戲,連上一個本科都難了。我覺得我對不起我的父母和老師,對不起他們這么多年來對我的關心和培養。我一定要振奮精神,好好學習??墒乾F在我越想好好學越學不進去,老是胡思亂想,愈控制愈厲害,敲自己的頭,掐自己的手也不頂用。晚上經常失眠,一想到考試就害怕,頭疼。盡管在考前我再三告誡自己,不要慌,但一到考場卻總是如臨大敵,心神不定,心跳加快。在考試時,原來復習的內容,根本想不起來,大腦一片空白。這種情況已持續快一個多月的時間。只有兩個多月就要高考了,我真不知道我該怎么辦。
四、咨詢師的觀察和他人反映
(一)咨詢師的觀察:求助者的身體和智力的發育均為正常。穿著整潔,性格內向,郁郁寡歡,情緒低落,但意識很清楚,說話聲音清晰,言語流利,無幻覺、妄想,無智能障礙,自知力完整,有明確的求助要求。從進入咨詢室到敘述完畢,都表現得比較自如,但在談到上課和考試的事情時,情緒明顯煩惱而焦慮。
(二)父母的反映:我們文化程度不高,特別希望自己的孩子能考上一個好的大學,將來找份好工作。不要像我們一樣,種田和做生意是很辛苦的。孩子從小很要強,周圍鄰居都夸她懂事。我們對孩子期望很高的,小學和初中的時候,她的成績在我們鄉里成績是數一數二的,她一定可以考上重點大學的。從孩子升人高中,我們就一直鼓勵她一定要好好學,考上重點大學。上一次考試后,她回家哭了一場,哭的很兇。之后,老師又告訴我們說她近來總是無精打采,上課也不好好聽。我們擔心孩子是不是生病了,帶她到縣醫院檢查,醫生卻說沒什么病。
(三)教師的反映:這個農村出來的學生很懂事,性格比較內向,平常話不多。學習非??炭?,成績在班級里總能排在十名左右。最近幾次模擬考試,成績下滑明顯??偸巧袂槟救?,呆坐在那里。聽同學說,她考試時緊張的不得了,臉色發白,不停的擦汗。目前學校的情況是,在班級排名前二十的學生一般都能考上二本,前十名的學生發揮好了很有可能考上重點,而前五六名的學生考上重點大學是比較穩的。以前她在班里算是“保二爭一”的對象,按上次的模擬考試成績來看,想考上二本也是很困難的。
五、評估與診斷
(一)評估與診斷的依據
1.精神狀態:焦慮、煩躁、情緒低落、注意力不集中,但主客觀統一,無幻覺、妄想等特征,自知力完整,知、情、意協調一致,人格特征相對穩定。
2.身體狀態:入睡困難,輕微頭疼,經醫學檢查無器質性病變。
3.社會功能:人際關系、社會生活等方面能正常參與,但對學習造成一定的影響。
4.持續時間:不到兩個月。
5.泛化程度:未出現明顯泛化。
(二)心理測試結果與分析
選擇測試為sds、sas。
1.抑郁自評量表(sds)
測試結果為:粗分45 分,標準分56分,提示有輕度抑郁。
2.焦慮自評量表(sas)
測試結果為:粗分47分,標準分59 分,提示有輕度焦慮。
(三)診斷鑒別
1.與器質性病相鑒別:求助者經醫學檢查無器質性病變,因此可以排除器質性病。
2.與精神疾病相鑒別:按照“病與非病三原則”分析,其主觀與客觀世界統一,知、情、意協調一致,個性相對穩定,不屬于精神疾病,屬于正常心理范疇。
3.與抑郁癥相鑒別:求助者雖有情緒低落,為學習成績下滑感到苦惱,但這不是主要癥狀。求助者沒有對學習缺乏興趣,自罪自責觀念也不明顯,沒有自殺意念,因此可排除抑郁癥。
4.與嚴重心理問題相鑒別:首先,求助者表現的焦慮、煩躁、睡眠障礙等癥狀并不不分劇烈。其次,該問題對求助者的社會影響只局限在考試問題范圍內,無明顯的回避與泛化。再次,從病程上看,只有1個多月,并沒有達到兩個月。因此可以排除嚴重心理問題。
(四)診斷
該求助者可以診斷為一般心理問題(考試焦慮)。
六、原因分析
(一)生物學原因
無明顯的生物學原因
(二)社會原因
1.家長對求助者的期待過高,對她學習成績的關注遠大于對其心理狀態的關注。
2.學校和教師過于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忽視了學生的心理健康。
3.高考施加在學生身上的持續壓力。
(三)心理原因
1.求助者比較恭順,完全接受了家庭和學校對自己的期待。
2.求助者之前的生活一直比較順利,小學和初中學習成績一直出眾,到了縣城的高中以后沒有能及時調整自己的定位。
3.求助者在認知方面存在誤差,認為自己人生的未來完全取決于高考時自己是否能夠如父母所愿考上重點大學,對一兩次考試結果也過于重視。
七、咨詢方案的制定
(一)咨詢目標
根據求助者的癥狀,通過與求助者協商,制定如下咨詢目標:
1.具體目標與近期目標:消除求助者考試時過度焦慮的狀態;提高上課的注意力水平,提高學習效率。
2.最終目標與長遠目標:完善求助者個性,形成合理信念。使求助者能把咨詢中獲得的方法、體驗運用到日常生活中,提高有效處理各種焦慮的能力,增強其社會適應能力。
(二)咨詢的原理與方法
求助者的心理問題外在表現為考試焦慮,內心的心理原因是本身所具有的不合理信念。焦慮行為的不斷重復和強化,反過來又加劇了認知和個性的偏離。加上來自家庭的壓力和學校教育環境等不利因素,如果不及時采用有效措施加以矯正,求助者將陷入惡性循環的怪圈,極易導致焦慮癥、恐懼癥等神經癥的形成。鑒于這種情況,對該求助者采用合理情緒療法,幫助其糾正自己的不合理信念,建立起合理信念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方法。
合理情緒療法是由美國心理學家埃利斯(a.ellis)首創的。該療法認為,情緒和不良行為(consequences,c)并非由外部誘發事件(activating events,a)本身所引起,而是由于個體對這些事件的評價和解釋,即信念(beliefs,b)造成的。只有通過改變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才能幫助求助者解決情緒和行為上的問題,維護心理健康,促進人格的全面發展。具體方法可分四步進行。第一步,根據abc理論對求助者的問題進行初步分析和診斷,找出求助者最想要解決的問題,并向求助者解說合理情緒療法關于情緒的abc理論,使求助者能夠接受這種理論及其對自己行為的解釋。第二步,引導求助者自我探索,找出存在的不合理信念。第三步,咨詢師引導啟發求助者積極思考,幫助求助者以合理信念代替不合理信念。第四步,幫助求助者在認知方式、思維過程以及情緒和行為表現等方面重建起新的反應模式,減少他們在以后生活中出現情緒困擾和不良行為的傾向。
(三)咨詢的階段設計
咨詢過程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心理評估和診斷階段,主要任務是建立咨詢關系,收集資料,進行心理診斷,確定咨詢目標。第二階段是咨詢階段,這階段的主要任務是介紹合理情緒療法的abc理論,幫助求助者領悟分析自己的不合理信念,并對不合理信念進行修通,建立起自己的合理信念。第三階段是鞏固與結束階段,使求助者把在咨詢中學到的東西運用于今后的生活中,不斷完善人格,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四)咨詢的時間和費用
1.時間:每周一次,每次50分鐘。
2.費用:學校心理健康咨詢為學生提供免費服務。
(五)雙方的權利和義務
將已書面打印的雙方權利和義務,交求助者及其監護人一份,告知求助者若有疑問,可隨時提出。求助者及其監護人的權利、義務大概內容有:個人意愿選擇、更換咨詢師的權利;知情權、協商權和選擇權;協商原則、保密原則;遵守合約的義務等。咨詢師的權利、義務大概內容有:遵守國家法律法規、平等友好;反歧視原則;心理咨詢工作的局限性;協商一致;避免雙重關系;轉介;保密原則等。
八、咨詢過程
(一)第一階段——心理評估和診斷階段
1.目的:建立咨詢關系,收集相關信息,進行心理診斷,建立咨詢目標,制定咨詢方案。
2.方法:攝入性會談、心理測驗。
3. 過程:
(1)填寫咨詢登記表,詢問基本情況;介紹咨詢中的有關事項與規則;
(2)與求助者交談,收集臨床資料,尋求其心理矛盾及改變意愿;
(3)sds和sas測驗;
(4)做出初步問題分析,讓求助者理解“自己為什么會這樣”;
(5)共同商定咨詢目標,制定咨詢方案,簽訂書面協議;
(6)布置咨詢作業:成功“再現”法,求助者每天在頭腦中反復回憶某次考試時成功的情景15分鐘,在良性回憶中重拾自信,同時在這個過程中注重提高自己的情緒控制能力,主動建立自信。找出自己的10個優點,寫在紙上,每天大聲朗讀5遍。思考引發自己考試焦慮的原因,寫在紙上。
(二)第二階段——咨詢階段
這一階段包括合理情緒療法的診斷階段、領悟階段和修通階段。首先,咨詢師根據abc理論對求助者的問題進行初步分析和診斷后,找出其情緒困擾和行為不適的具體表現,以及與這些反應相對應的誘發事件,并對兩者之間的不合理信念進行初步分析。接下來,咨詢師通過對理論的進一步解釋和說明,使求助者在更深的層次上領悟到她的情緒問題不是由于誘發事件本身,而是由于她所具有的不合理的信念造成的。最后,咨詢師利用多種技術使求助者修正或放棄原有的不合理觀念,并代之以合理信念,從而使癥狀得以減輕或消除。
1.第二次咨詢
這次咨詢的的主要目的是加深咨詢關系,并使用合理情緒療法的abc理論,幫助求助者領悟分析自己的不合理信念。采用的方法有會談法、合理情緒療法。具體過程是:
(1)反饋咨詢作業:求助者說自己在回憶以前考試成功的情景時感覺到十分放松、心情愉快,只是回憶結束后那種消極情緒又會出現。找出自己的10個優點,大聲朗讀5遍后感覺挺好的,發現“原來我也有這么多優點”。求助者列舉的引發自己考試焦慮的原因有:害怕考試成績很差,擔心父親批評等等。
(2)向求助者說明人的身上存在11類不合理的信念,隨之舉例向求助者說明合理情緒療法,即abc理論,使求助者意識到a、b、c三者之間的關系。通過分析發現,求助者的誘發事件“a”是“父親的高壓”與“考試失利”;出現情緒困擾和行為不適的具體表現“c”是“失眠、焦慮、煩躁”,“考試時緊張、擔心、手發抖”;兩者之間的不合理信念“b”是“我必須考上重點大學”“連模擬都考不好,高考就一定沒戲了”。
(3)布置咨詢作業:繼續每天大聲朗讀5遍自己的優點;回去完成ret自助表的一部分,即要求先寫出事件a和結果c,然后從表中列出的十幾種常見的不合理信念中找出符合自己情況的b,或者寫出表中未列出的其他不合理信念;d、e、f項暫時不填,但可以做相應的思考。
2.第三次咨詢
這次咨詢的目的是加深對不合理信念的分析,探尋合理信念。采用的方法是會談法和合理情緒療法。其中的具體過程為:
(1)反饋咨詢作業:求助者的ret自助表中的不合理信念具體來說有四條:第一,我一定要考上重點大學;第二,如果考不上重點大學,那我真不知道我該怎么辦;第三,我絕對不能讓我的父母失望;第四,模擬考試的失敗,成績的下滑,證明我是一個失敗者,不太可能考上重點大學了。
(2)運用與不合理信念辯論的方法,使求助者否認這些不合理的觀念,尋找到新的合理的信念。咨詢師首先根據埃利斯的總結,得出這些不合理信念相對應的總結性理念有四點:第一,每個人絕對要獲得周圍環境尤其是生活中每一位重要人物的喜愛和贊許;第二,如果事情非己所愿,那將是一件可怕的事情;第三,一個人以往的經歷和事件常常決定了他目前的行為,而且這種影響是永遠難以改變的。然后根據這些觀點,與求助者進行探討和追問。求助者最后領悟到這三條信念都是不合理,如果執著于這三條信念,必將導致痛苦。
(3)布置咨詢作業:繼續每天大聲朗讀5遍自己的優點;完成ret自助表上的剩余部分,重點以“與不合理信念的辯論”為主。
3.第四次咨詢
這次咨詢的目的是鞏固合理情緒療法的成果,采用的方法仍然是會談、合理情緒療法。具體咨詢過程如下:
(1)反饋咨詢作業:大聲朗讀優點感覺自信了。ret自助表中事件中的駁斥“d”:難道除了考重點大學,我就沒有別的成功路嗎?難道我這一生能夠做到永遠讓父母親滿意嗎?父母親他們能做好每一件事嗎?難道只有考上重點大學才能讓父母滿意嗎?難道我這一生只是為父母而活的嗎?難道一兩次考試的失敗就能證明我永遠都是失敗者嗎?新觀念“e”:我這一生應該是為了實現自我而活著的,不是為了父母的滿意或者別的什么。任何人都不可能做到做每件事都讓父母滿意,同樣父母都不能保證他們能成功地做好每一件事。父母要我考上重點大學的主要原因不是別的,而是希望我以后過得快樂,但快樂并不一定只能靠考重點大學來實現。除了考重點大學,我還有其他有意義的事情可以做,就算是考不上重點大學,我的高中生活也不能說是一無是處。一個人的成功受很多因素的制約,成功的路也并非只有一條。過去的失敗我不能改變,但未來是能改變的,我的未來依然掌握在我手中。有夢想就去追,只要自己真的為此拼盡全力,失敗也無所謂。
(2)咨詢師建議求助者陳述自己填寫完ret自助表的收獲,咨詢師適時予以強化。
(三)第三階段——鞏固與結束階段(第五次咨詢)
第三階段的咨詢目的是鞏固咨詢成果,檢驗咨詢效果,結束咨詢。所采用的方法主要為會談法。具體咨詢過程為:
1.與求助者全面回顧和總結整個咨詢過程。
2.用sds和sas量表檢驗咨詢效果。
3.與求助者探討其今后繼續努力的方向:求助者認為自己應該把咨詢中獲得的方法、體驗運用到日常生活中。當有消極情緒出現時,多審視一下在自己身上是否存在不合理的信念,如果存在的話,就努力消除自己的不合理信念,以合理信念取代之。
九、咨詢效果評估
(一)咨詢師的評估:通過回訪和追蹤,發現咨詢已基本達到預期目標,消除了求助者的考試焦慮,增強了自信心和社會適應能力。咨詢過程較完整,有條理。
(二)求助者的評價:睡眠障礙基本消除,頭痛狀況也得到緩解;感覺全身上下輕松了許多,學習效率也大大提高;考試時,手發抖、冒冷汗的情況減少了很多;遇到不會做的題,也沒有那么緊張了;高考發揮正常,已被蘇州大學錄取。
(三)心理測驗結果:求助者sds測驗的總粗分為38分,標準分為48分;sas測驗的總粗分為39分,標準分為49分。測驗結果顯示求助者焦慮狀態基本消失,表明咨詢效果較好。
十、案例總結
在本案例中,咨詢師與求助者建立了良好的咨詢關系,全面地掌握了求助者的情況,取得了求助者的信任。因此在咨詢中得到求助者很好的配合。另外,求助者自身的智力水平以及悟性也是這次咨詢取得成效的重要基礎。咨詢師針對求助者的成長經歷、性格特點以及具體情況,在咨詢過程中應用了合理情緒療法,取得了良好的咨詢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