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部分來訪者愿意來接觸心理咨詢都肯定是自己無法解決自己的困擾才來尋找幫助的,但很多來訪者都會有以下幾個誤區:
心理咨詢是萬能的
有些來訪者會認為“既然我給了錢,你就必須把我身上的所有毛病解決”,先不說解決問題,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會存在自己的不足,就連咨詢師也是如此,咨詢師也會心理困擾的時候,而當心理咨詢師出現心理困擾時,他們也會去求助其他心理咨詢師。而心理咨詢師不同的事,他們能夠面對自己的不足并有勇氣承認,但咨詢師也同樣清楚自己的優點,會時常為自己做心理調節。所以人無完人,心理咨詢師并不能幫助到每個來訪者解決所有問題,所以找到適合自己的咨詢師才是重要的,并且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而是使自己變得理想中的完美狀態。
能夠迅速的解決問題
在接待的來訪者中,其中很大部分一來就問“是不是今天這次就能解決我的問題了”或“能不能就在電話里把我的問題解決啦”。對于是否能快速解決問題,我認為并不是一定可以或一定不可以,但這都需要在一個初步了解的基礎上,根據來訪者的問題情況和人格特點來決定的。對于那種問題已經持續很長時間的來訪者,僅僅是通過簡短幾個小時談話并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如果來訪者性格上更為偏執或抑郁的話,問題就更加難處理。對于此類,是需要咨詢師與來訪者一起耐心的往前走,咨詢師陪伴著來訪者走出困境。而對于一些心理系統較好的來訪者,他們有很好的領悟能力與自我修復能力,可能只需要咨詢師與他梳理一下他們的現實中的一些煩惱問題便能夠很好解決了。所以解決問題需要花多長時間并不是完全由咨詢師說了算。
想要通過咨詢解決身邊人的問題
這種例子有很多,比如父母想改善孩子的壞習慣,妻子想讓丈夫更愛自己,情侶想要彼此能少點爭執等等。他們都有一個特點,認為問題都在對方身上,只要解決對方的問題,生活就能更好過了。我們每個人生活在一起,都是一個互動的過程,就像力的作用一樣,當你用力打在一個人身上時,雙方都會感到痛。當你想要去解決身邊親密的人的問題時,其實你自身已經感到非??鄲郎踔潦请y過,所以除了使對方解決問題,你也是可以來做咨詢,從你的角度來看你們之間的互動。如果想更好地了解對方,先更好地了解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關于收費
在西方,心理咨詢已經成為一個被人普遍所熟知的一個行業,心理咨詢已經被納入他們的醫保行列,因此他們知道心理咨詢的必要性,會知道自己遇到困難時需要心理咨詢。但國內的情況是心理咨詢并未被廣泛接受,因此人們的咨詢動機可能沒有那么強烈,這樣一個高的收費標準主要是刺激來訪者愿意花時間來面對自己的痛苦,讓來訪者有動力堅持做下去。其次才是作為一種職業,我們必須要生存下去。如果國家在關于這方面的制度更加完善的話,心理咨詢被更普遍地接受,心理咨詢也就會逐漸走入社會的每個角落,讓每個有心理困惑的人得到幫助。
